Small Cell变革之惑
融合
Small Cell+WiFi提供智能流量管理
如果在两年前,人们还搞不清Femto与WiFi的关系,“有了WiFi,为什么还要Femto?”这是人们常有的疑问。而今天,当产业链的专家们再次讨论Small Cell的时候,“Small Cell+WiFi”的模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正如Small Cell论坛代CEO Andy Germano所说,Small Cell和WiFi是互补的关系,两者结合在一起能够提供智能的,细颗粒度的流量管理。
相比Small Cell,WiFi具有成本低、部署灵活的特点。“WiFi确实是卸载流量的好方法。”Andy表示,“但WiFi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好管控。”当用户打开手机的时候,往往会同时搜索到很多个WiFi信号,它们互相干扰,用户的上网速率得不到QoS保障。而在这方面,恰恰是Small Cell的优势,Small Cell拥有电信级质量保障。今天,人们对于用户体验的关注度空前高涨,如果不能提供稳定的网络,便很难要求用户去付费。
与此同时,Small Cell与宏网络实现了真正的无缝切换,用户根本没有感知。而目前,大部分WiFi仍然需要经过繁琐的认证程序,才能登录网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将传输更多的视频流,而这正是LTE的优势,也是WiFi的劣势。WiFi在传输语音和视频方面都不适合。
Andy表示,目前业界正在通过Small Cell技术来完善WiFi网络。同时,如果能够将两者在网络中有机融合起来,将产生更大的作用:第一,基于不同的用户类型、不同的服务类型、网络拥塞情况、不同的服务质量要求,数据能够在蜂窝网络和WiFi网络中无缝的切换。第二,新的方法将允许不同的数据流同时使用SmallCell蜂窝网络和WiFi网路,传输高清视频或建立高速的弹性连接。
目前,中国移动提出的Nanocell便是结合了Small Cell与WiFi的产品形态。未来,在异构的网络中,Small Cell和WiFi将发挥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传
无线回传方式增多
对于运营商来说,回传已经成为越来越棘手的问题。Small Cell大规模部署,也将带来相应的回传难题。对于家庭级基站来说,通过DSL共享回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解决难题。而对于部署于企业、公共区域的Picocell、Matrocell和Microcell来说,专网回传有时候必不可少。
由于网络部署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无法实现有线回传的情况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以往业界主要通过微波来实现无线回传。但随着对于网络带宽要求的提升,业界出现了多种新型的无线回传解决方案,例如利用相对干净的5.8GHz频段进行回传等,无线回传方式正逐渐成为回传的主流方案之一。
针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回传方式,中兴通讯GU产品总监文万强表示,在光纤充足,分组承载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可采用PTN承载small cell,但这样做的缺点是成本较高。而利用PON进行回传更适合于支持家庭、企业、公共区域的室内部署场景。ADSL2+更适合公共区域室外场景、农村偏远地区做small cell回传。采用有线电视网络作为backhaul回传,适合运营商定制。微波回传由于上行带宽限制,可支持业务量较小的家庭、农村地区的室内部署场景。而WiFi则适合公共区域,室外场景等。电力线实际有效带宽有限,应用限制较多,不作为推荐small cell backhaul方式。
目前,在各主流厂商提供的Small Cell端到端解决方案中,都提供了多种回传方式。有专家认为,未来LTE也可以作为回传方式。
商业
Small Cell为运营商提供隐形价值
就全球范围来看,Small Cell的商业模式不尽相同。目前,直接通过Small Cell业务应用来收费的情况较少,但Small Cell给运营商带来的商业利益却不可忽视。
在电信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果运营商未能达到用户的要求,用户就会选择转网。Small Cell论坛代CEO Andy German表示,在美国,运营商要招揽一个用户需要花费250美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部署一个小基站的成本,部署一个小基站的成本只要100美元。由此可见,为了挽留用户,运营商部署Small Cell十分必要。
江苏移动的经验告诉人们,部署Small Cell对收入保有、业务激发有一定效果。开通Femto的用户维系效果较好,用户在网率、收入、话务保有率均较高。在用户体验为王的今天,移动运营商迫切需要Small Cell技术来提升网络的用户体验,加强对用户的黏性。
另一方面,回传是移动运营商的首要运营花费,运营商为用户提供卸载设备,用户为运营商提供回传。这无疑是双赢的。运营商小区分裂的花费的成本已经相当高。有的时候,巧妙地运用Small Cell技术将会引起成本差异,有效节省投资。
在我国,运营商已经开始着手研发创新的针对Small Cell量身订做的业务应用。包括住宅定位、家庭监控、家庭安防、家庭健康等多个领域。有些用户业务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例如VIP购物消费,不同的商家会支付相应的业务,如住宅用户支付监控费用以及能源管理费用等。这样一来,这些收入有助于弥补设备花费。
网管
SON在艰难中前行
Small Cell的部署令网络环境更加复杂,传统的网管方法难以适应Small Cell带来的巨大工作量,SON被业界认为是解放网络工程师的那根稻草。SON能够实现网络的自组织、自管理、自治愈。近两年,它已经成为主流设备商研究的热点,在各大通信展上,SON技术已经成为展示的主角。
然而,业界对于SON的争论由来已久,这主要是因为SON的实现非常复杂,目前业界也没有成熟完善的SON解决方案,其应用前景并不乐观。甚至有专家提出,SON实现起来太复杂了,应当放弃SON,转而去想其它更容易实现的办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SON,目前业界还没有更好的方法来管控日益复杂的网络。绝大部分专家认为,要想大规模部署Small Cell,SON是必不可少的,业界必须攻克这一难题。
目前,业界主流设备厂商的Small Cell解决方案中,都包含了自己的SON技术,例如阿尔卡特的lightRadio等。而作为Small Cell最关键的部件,芯片是实现SON的关键。目前,主流芯片厂商与设备商正在紧密合作,力图将SON技术研发得更加成熟。
目前,业界已经在SON的应用中积累了部分经验。中兴通讯GU产品总监文万强表示,对于femto,适合采用分布式SON算法,即SON的自配置和自优化全部在AP上完成,ACS上仅仅提供SON策略的配置和参数分段范围的配置等。对于pico、micro与宏站相同,仍采用集中式SON算法,统一接入网管。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