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ON介绍
2014-07-26 10:48 点击:次
SON越来越成为无线网络中独立的部分,而不是之前只是集成在微基站中的一个功能。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在开发独立的SON软件(C-SON)。这样的SON对小基站有什么影响呢。
随着移动网络进入了一个密集使用小基站的阶段,移动设备供应商的协同工作成为了关键。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有很多的形式,这已经成为了最具有挑战性的话题之一。目前C-SON行业被看成是很有前瞻性的,毫无疑问小基站会被广泛采用,但仍有一些技术问题。
SON技术的成熟要经历三个阶段的采用过程
微基站认知
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一个静态的模式。你可以简单的通过全国范围的小基站层阻止资源的使用(例如一组扰码等)。所有的宏蜂窝基站在它们的邻列表里都有这些配置,这样任何毫微微蜂窝基站或者小基站都可以被看到,也都可以被使用。
然而这并不是最有效的,而且还会有潜在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个基于触发的机制,这个机制可以确定何时何地小基站已被部署,并增加了动态分配。 重点主要是在ANR(自动邻区关系)的宏蜂窝必须被实现。
这意味着不需要紧密协调C-SON和小基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3G和LTE之间。
双向接口
这一阶段还没有全面互通,但允许一些双向对话通过小基站网关。C-SON可以和小基站相互配合来访问特定的配置管理数据,例如IP的通道。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就是微基站需要和C-SON系统沟通来获得最大的整体效益。在必要的地方这甚至可以超越微基站自己的D-SON功能。
典型的小基站的可以由C-SON远程设置的参数包括ANR(自动邻区关系),3G扰码和LTE PCI(物理小区标识)。
成熟的异构网络关系
这是最复杂的阶段,这个阶段C-SON和D-SON是真正共存的。特定的LTE的先进的功能,比如eICIC,需要通过X2接口和其它小基站以及宏蜂窝基站层进行实时交互,从而最有效地工作。这对一个嵌入式的LTE小基站来说,也许是最重要的功能,它也是对设备供应商和D-SON软件来说要处理的关键的能力。
一旦异构网络的实时效率得到解决,那么SON的功能,比如MLB(移动负载平衡)和MRO(移动鲁棒性优化)将起作用。这种在异构网络内的平衡以及直接的流量负荷,不仅存在于小基站和宏蜂窝基站之间,也存在于3G和LTE之间。
当研究MLB更深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想要看到一个频带或者技术内的流量分配,更要看每个单独的数据会话以及什么类型的服务正在处理。M2M需要用不同的YouTube视频来处理。我们允许经营者在整个网络范围内定义政策和策划。这可以将那些功能的含义纳入考虑,比如CSFB(电路交换语音呼叫回落)。
事实上,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利用在这里,但它需要供应商之间的紧密的互通,以及C-SON,D-SON和小基站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C-SON的软件已经可以在虚拟机上运行,意味着C-SON是独立于硬件的。当Cloud RAN生态系统进化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OSS(运营支撑系统)也被虚拟化,当使用C-SON时允许一些奇妙的事情发生。C-SON可以有更多的控制,也可以通过决定哪个小基站或者中心基带单元白天的时候运行的任何一个time-turning设备的工作或者停止来节约能源。
从长远来看,C-SON将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澄清是SON和SDN之间的边界及重叠。
发表评论查看评论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